2016-06-23 11:55 浏览量:19351 来源:亿立方资讯网
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、灿烂多姿、博大精深,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众多分支组成,包括思想理论体系、艺术、文学、建筑、服饰、宗教等等。每个分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又自成一体,进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恢弘局面。汉语国际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外国学习者,所以,我们的汉语教学并不是一门母语教学,而是第二语言教学,培养学习者的目标也不是简单满足于语言表达,而是在该文化氛围中运用语言和文字,使其领悟跨文化交际的魅力。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仅仅学习语言本身,还要更深层次地学习该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,令其体会到在有差异的文化中相同词语所蕴含的不同意思。
语言是文化的载体,语言的要素有着一定的文化内涵,且语言的运用还遵从着一定的逻辑和文化规则。中国的古文化让汉语言的每个字体连接成句,表达出说话者的心意。汉语,从自身的读音、词汇、语法等系统来说,都蕴涵着丰富的汉文化因子;汉语的诞生和发展,始终扎根于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的中国汉文化土壤中,并在整个历史演化中自觉保存和传递着中国文化,记录着中国各民族的历史进程,透视着中国民族的文化心态,蕴涵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。汉语国际教育如果只是传授拼音、文字给学生,相信这些学生们也很难运用这一门语言,就像仅给学生一颗种子,却没有土壤和养分,种子必然会枯萎,无法萌芽成长。因此,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,了解相关文化。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在于立足于汉语教学的基础上,让学习者接受第二文化,并能够充分运用学到的语言本体,结合其所处的环境进行无障碍交流。不要求学生掌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,但能在整个汉文化的环境中选择恰当的词语运用于社交语境中。
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从单一的字词上,慢慢扩大到对中国文化的关注,这是这门学科必然的发展趋势,也是不断实践的重要发现。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的语言文字之间息息相关。美国的语言学教授萨丕尔曾说:“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。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,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,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社会组织。”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最早因记事需要,衍生出了结绳记事、岩画图案等,之后随着形势发展和人工造字的共同作用,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字慢慢成型。所以,语言文字既是文化中的一部分,也是文化的载体。它不仅记录当时的历史背景,同时也记录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。语言文字是传递文化的一种重要中介力量,唯有扎根于文化根基中,文字才能全面地储蓄整个民族的文化整体信息,承载民族特有的观念,传达本民族特定的文化内涵。周思源曾在季羡林先生对文化的理解上提出“文化就是生活”,笔者也同样认为文化即是生活,或者再狭窄一点“文化就是民族生活”,人类创造了文化,文化又渗透到人类生活的点点滴滴中,大到意识形态,小到物质生活。
汉语国际教育,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对外国人教授汉语,外国人学习汉语。而“汉语”二字“汉”在前“语”在后,用现代汉语中的词类分化原则,可以将“汉语”一词归为偏正短语,即教授的和学习的都是“汉文化的语言”。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的关系,决定了汉语国际教育这门学科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教学学科。汉字不像英语等,每个字母单独存在时没有实在意义,只有组合在一起方生成意义。汉字每个独立的字体都有着自己的意义。汉字本身作为一种图画文字,在经历了“六书”的演变过程,中国汉文化的历史被融入其中,这样的造字方法是中国汉文化独有的,属于汉文化的一部分。汉语国际教育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两者同步进行的一门学科。汉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中,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。汉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,对许多的外国学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。尤其当前正值中国快速发展的新时期,许多与中国开展贸易合作国家的汉语求学者,他们从最初单纯对汉文化的喜欢和感兴趣,逐渐踏上为工作求职二次深造的汉文化求学之路,毕竟,汉文化早已渗入到中国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,工作社交自然也在其辐射影响范围之内。汉语国际教育,不仅是简单的语言教学,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。一切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,那就是交际。李世之在2001年提出:“汉语国际教育的目的是为世界各国培养具有完整人格,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汉语人才,并以此促进国际文化交流,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。”将文化带入语言教学的过程中,能更好的让学生懂得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,同时更好的理解语言文字。就如许嘉璐先生认为:“语言的理解与文化的理解是相辅相成的,文化的理解越好对语言的理解就越准确,语言的理解越准确对文化的理解就越透彻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,文化是整体,语言是部分。”如同皮与毛之间的附属关系,正所谓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。当“语言”被抠出来作为教学内容传授时,文化作为整体也同时被牵引出来被隐形传授。邢福义在谈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曾说:“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密切,也许可以用‘水乳交融’来形容”。语言包括语音、语法、词汇三个部分,体现着语义和语用,其中词汇与文化的联系最为密切。词汇具有时代特征,生动详实地反映了文化的变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