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12-12 12:59 浏览量:11727 来源:品牌传播网
近期,宽窄研究院文章“酒业观察:中国白酒香型时代,该结束了!”(可点击蓝色标题阅读)引发朋友们的关注与热议。一些过激的观点没有推送。在这里,表述一点宽窄研究院看法。与各位朋友商榷。
一、关于白酒香型。
众所周知,中国白酒香型之说,从官方确立的“四大香型”延伸到沿用至今的“十二大香型”,是基于国家特定时期经济发展需要,开展全国名酒评酒会的需要,其存在价值意义、对中国酒业的发展的重大作用,谁也不能否认。
目前,很多企业在发展经营以及市场开拓中,以产区、香型作为重要诉求之说,也无非议之意。战略战术,各施其道。只要是合法合规的经营行为,采用自己的营销方式,讲好自己的故事,得到消费者的认可,助力品牌形象提升,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,这就是企业最好的营销。
白酒香型,只是代表产品风味的一个特点而已,并不是判断品质与特性的标准。而在白酒香型林立多元化的当下,香型概念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中没有那么重要了,甚至可以忽略不计。
真正的一杯好酒,应当是:好喝、入口舒适、不辣喉、醒酒快,饮后不上头,这也是大多数消费者共同对一杯美酒好酒的普遍共识。无论是青年、中年、老年饮酒爱好者。
二、关于标准名称。
近年来,各行各业的企业标准、团体标准的制定实施越来越多,越来越广。以标准指导生产活动的规范,对企业对行业发展有积极作用。白酒企业依托于社会组织制定实施的团体标准,对企业品质以及工艺技术的个性化、特色化、创新性表达,大多数也有其先进性意义。
当下的酒业,由一家企业联合行业组织、科研机构制定实施的团标,越来越多。团体标准的意义,又在哪里?
纵观当下的酒业,各大香型下发布实施的团体标准,一字之差就推出一个标准,五花八门。专家品鉴意见也是大体相同,苦涩的语句,也无人真正明白。为什么不能改变专家评语,用平实好懂的语句,让消费者都明白知晓酒的特色、特点、风味、特性?专家品鉴评语究竟意义何在呢?如果有忽悠消费者之意,那更是大错特错。
既然制定的标准是为了突显企业自己的酿造技术工艺特色优势,标准名称完全可以以企业名称或商标来表达,这样更加便于传播和得到更多人了解。比如:和润香型、柔和酱香型、绵柔酱香型、徽派酱香型、醇柔酱香型、清雅酱香型等等,可不可以改变,把各类香型白酒团标定名企业品牌名称为主?如:全兴香型标准、荷酱台香型、梅山酒香型、金沙窖酒香型、今世缘香型......这样表达是不是更能体现企业特性?
三、关于白酒产业。
白酒产业是中国重要的一大产业体系,产业链长,涉及面广,从前段原料农业,到生产酿造、包装储藏、流通销售、营销传播等,酒业是传统产业也是永续的朝阳产业。特定的文化内核基因,决定了酒业长期的存在价值。
香型是各自品类的风味特点,如浓香型、酱香型、清香型、米香型,以此为基础延伸出的兼香、特香、四香五香、茶酒香型等等。更多强调产品香型,反而让消费者并不能留下深刻记忆。消费者并非专家,不可能有专家的判断品鉴能力,只能说,酿酒企业都把酒酿好,每个消费者根据喜好选择不同风味口感的好酒。
从有利于中国酒产业发展的角度看,个性化表达,美美与共很重要。
传播推广中弱化香型对于消费者的认知提高作用更好。记住喜欢的每个产品品牌比让消费者记住香型味道更加重要。如浓香、酱香型产品上百上千,谁能够准确品出不同产品特点,各自的不同区别差异?可以说没有几个能够做到,即使是酒业真正的公认的品酒专家。
四、关于品牌。
品牌是一个商品或服务的综合表达。涵盖了产品或服务质量、企业文化、产品形象、企业价值观、客户体验、社会责任、企业家精神,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联想。品牌具备知名度、美誉度和忠诚度三个条件,在消费市场具有长期占有较高市场占有率。品牌文化是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
没有长期的品质文化沉淀与消费市场的考验,昙花一现,“一鸣惊人”出现的,都不是品牌。
酒业的优秀品牌很多,他们必然是经历了时间的洗礼,有自己个性的品质、品牌、品味主张与价值观,与众不同,辨识度高。不走寻常路,不会人云亦云。遇到经济周期,有长远发展思考与长期与短期的战略战术,有大格局大担当。不是为了追求眼前利益,违背社会普遍认知与良知。
郎酒庄园地宝洞
中国的“老字号”品牌并不多,叫响世界有影响力的中国酒品牌,更是寥寥无几。那些数十年、40年、60年的岁月坚守、匠心铸就的品牌,值得我们尊敬和厚爱。时间沉淀的中国名酒,在引领酒业前行的道路和方向。中国酒业不断向前,也需要创新与自省,接纳下善意的声音,才能走好正确的每一步。
更多专家也看到意识到,酒业香型时代该结束了。白酒不谈香型,更加利于酒业品质各显其美,美美与共,创新中个性化发展。特定香型反而会约束了酒业的创新探索。以消费者需求满意度为中心,永远是营销之要。与消费者沟通中减少或不谈香型,传播好品牌文化,才是最正确的事。
纷乱的白酒香型,你怎么看?
欢迎留言交流。